常德秸谌商贸有限公司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個維度---財務部投稿

Date:2024-9-3 8:42:59Hits:0

全會從健全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三個方面,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方向。

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需要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作為國家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健全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三個方面,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健全預算制度,優化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

預算是財政的核心,現代預算制度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礎。因此,健全預算制度是統籌規劃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工作,科學統籌財政資源。一方面,保障我國重大戰略項目及國家安全支出,發揮了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另一方面,科學運用財政資源,有助于將財政收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下一步深化預算改革,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科學的預算管理與監督機制。加強對預算編制、報告、公開、評價及監督機制的管理,提升財政管理的統一性、規范性及科學性。例如,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統一預算分配權及完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二是科學界定預算管理的范圍。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發揮好財政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中的關鍵性作用。

優化稅制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

全會提出,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當前,我國正處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稅收政策作為宏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優化稅制結構,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助力統一大市場構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促進市場公平及社會公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近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推動稅收立法工作,目前已經有13個稅種完成稅收立法。下一步推進增值稅立法等工作有利于增強稅法確定性,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全會提出,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機制。這將進一步發揮稅收引導資源配置和鼓勵技術創新的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健全直接稅體系。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通過科技進步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的同時,還需要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直接稅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全會提出,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這些改革有助于進一步發揮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

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當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三新”經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三新”經濟的納稅主體、勞動用工模式、商業模式和利潤來源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傳統稅制并不完全適應其發展需要。應提升稅收制度與新業態的適配性,例如在增值稅上,應充分考慮數字經濟虛擬性特點,完善增值稅進項抵扣制度;在企業所得稅上,應充分挖掘新業態的價值源泉,實現有效征稅;在個人所得稅上,由于新業態下個人消費者居多,且零工經濟越來越活躍,應完善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及資本所得稅收政策,以適應稅源結構變化。此外,應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加強對新業態的稅收管理,促進新業態可持續發展。

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不斷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水平,完善常態化數據共享機制,打造規模大、類型多、價值高、顆粒度細的稅收大數據。深化數據分析應用,提升大數據算法算力,提升經濟運行預測精準度,為宏觀決策提供稅收數據支撐。推動稅收征管與區域政策、產業政策相協調,統一征管標準和流程,并加強內部信息互聯互通,推動區域間稅收征管與服務一體化,發揮好稅收征管信息與企業涉稅數據在供應鏈互補合作、產業鏈強鏈補鏈方面的作用。優化跨境稅收服務,打造完善“用戶全覆蓋、辦稅無國界”的國際化電子稅務局,提升網上辦稅效能;做好涉稅風險防控,重點關注企業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風險提示清單,為跨國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形成科學財政管理機制

優化中央和地方的財力分配關系不僅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助于形成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科學財政管理機制。

做好地方債務管理工作。政府投資對撬動社會投資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助力地方政府促投資、穩經濟。全會提出,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適當擴大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這將有助于進一步發揮政府資本的引導作用,推動更多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項目的建設。全會提出,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這有助于統籌發展與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風險以助力財政可持續及發展可持續。全會提出,加快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這將進一步發揮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作用。以上系列部署既能促進高質量發展又能有效防范風險。

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近年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逐漸加大,體現出中央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全會提出,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根據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整體部署,下一步還將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中央財政事權原則上通過中央本級安排支出,減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財政事權。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確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權的,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安排資金。以上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地方財政壓力,提升財政可持續性,助力宏觀經濟穩定。

完善地方稅體系,拓展地方稅源。保障地方財政收入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但僅靠單一稅種無法滿足地方財政收入的需求,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地方稅體系,保障地方的財力同事權相匹配,其中應包括地方稅種設計、稅權劃分及收入分配。目前,地方稅收主要來源是增值稅等主體稅種的收入分享。全會提出,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和抵扣鏈條,優化共享稅分享比例,有助于保障地方稅收。同時,考慮到一些小稅種及附加稅也構成地方稅收重要來源,全會提出,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為地方附加稅,授權地方在一定幅度內確定具體適用稅率。繳納的稅種減少不僅能夠減輕納稅人遵從成本,還有助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納稅人滿意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還能一定程度上補充地方稅源,增強地方自主財力。全會提出,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這將產生幾方面積極作用,一是增加地方政府的穩定稅收來源,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二是促進地方政府更多地關注和改善營商環境、消費環境,進一步發揮消費稅對特定消費行為的調節作用;三是有助于規范地方稅收管理,平衡地區間的消費稅收入。

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非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應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建立科學的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和征收方式,以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健全公共財政職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全會提出,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實施差別化管理。因地制宜的差別化管理非稅收入,有助于提升地方財政效率,激發地方經濟活力,促進地方經濟多元化發展,也有助于地方合理補充財政收入來源,提高地方財力與事權的匹配性。

(作者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